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董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学不仅是一种职业,而且可以成为事业和学术生命。思政课教师要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意识,追求站稳课堂,做深研究。”面对新上岗思政课教师们,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陈锡喜说。 8月26日至29日,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上岗教师培训班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举行,来自39所高校的103名思政课教师参加。培训班通过专题讲座、教学观摩、小组研讨、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新上岗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今年5月,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基地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成立,致力于推进思政课教师培训系统化、专业化。此次培训是基地设立后举办的第一期培训班,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主办。 培训班为学员推出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弘扬建党精神、当前理论热点问题等6场专题讲座,举办2场教学观摩,围绕思政课教学方法、如何做一名优秀思政课教师进行2场分组研讨,并赴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开展现场教学。 陈锡喜授课时表示,“在课堂上,思政课教师不能满足于向学生提供心灵鸡汤,而要注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揭示社会矛盾产生的主客观根源,指明解决前景,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并明确自己的责任。” “我的思修课期末不设论文写作,学生要拿出一天做校园志愿者,例如到图书馆整理图书、去食堂做清洁工、协助摆放自行车等。把志愿服务的照片和心得发来,就可以得到一定分数,从而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和为他人服务的快乐。”长期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施索华说。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闫方洁给学员们上了“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和“如何评价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示范课。她提出,思政课不仅不能回避大的命题,而且要带着问题意识,回应学生的现实关切。她用学生提出的“共产主义可能连我和室友的需求都不能满足,怎么可能按需分配”为例,厘清真实需求与虚假需求、按需分配与按欲分配等概念,进而解答问题,把理论转化为生动教学。 “有收获”“没白来”“很受启发”……学员们对培训班的流程设置与授课内容给予积极评价。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讲师陈迎说:“培训班给我带来一种非常直观的感受是思政课教师要强化学科意识、问题意识,闫方洁老师的课理论性很强,如行云流水一般流畅,非常值得学习。”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讲师巩潇然表示,“施索华老师的课有一种鲜明的语言风格,几乎没有口头语、语气助词,显示出她对教学内容烂熟于心,而且热爱教学,这也是我想要达到的教学效果。”
|